1)第765章 孙大王的野望_南明大丈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中南半岛处于中国和印度的交汇之处,夹在两大文明之间,因此必然受到两大文明的影响。

  靠近中国之地,自然受到中华文明的影响,而中南半岛的西南,则呈现出印度化的态势。

  从宗教信仰上来看,中南半岛上的国家,普遍信奉来自印度的上座部佛教,还有一部分信奉中东传来的***教。

  信奉儒教的国家,其实仅仅是越南,所以越南自号“天南中华”,比朝鲜的“小中华”要狂妄许多,与日本一样,将自己视为“中国”和“中华”。

  在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,越南、朝鲜基本都是写汉字,史书和典籍都是用汉字记载,可以看成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延伸,就连日本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。

  如果将时间拉长来看,不局限于一两百年的时间,从炎帝黄帝开始,到夏商周,到春秋、战过,到秦汉一统,中华文明从黄河流域,不断向外辐射影响力,同化长江流域,再越过岭南,同化百越,到明代依然在同化西南诸夷。

  越南和朝鲜这些地方,汉化的程度其实已经相当的高,要是继续发展下去,指不定会不会成为中国的一部分。

  可惜的是,中国衰落,汉人被满清征服,汉人都成了下等人,给满人做奴才,自然没人继续崇拜你。这使得汉文化影响力逐渐收缩,加上西方的崛起,民族主义的兴起,打断了这种同化。

  高平城,莫朝王宫内,孙可望穿着铠甲,头上戴着凤翅盔,手按着刀柄,领着刘宗敏、艾能奇等人,走在宫殿中。

  说实话,宫殿远远无法与中原的王府相比,最多也就是侯府的级别。

  不过,还是让孙可望有些意外,因为他发现,高平城居然不比云南差,人口和富庶程度都远超云贵的大多数城池。

  这时众人走进宫内,里面的建筑都是中国的样式,并没有身处异国的感觉。

  孙可望走进一座大殿,殿中有十二根红木顶梁柱支撑,柱子上都有汉字对联,大殿上方有一块匾额,上书“乾成殿”三个汉字,下面是一个高台,高台上摆着一张金漆大椅,便是王座,王座后则有一块巨大楠木屏风,上面同样是密密麻麻的汉字。

  这时孙可望毫不客气的走到王位上坐定,手摸了下椅子扶手,微笑道:“还不错!”

  “大王,从距离上看,安南与中原的联系,其实比云南还要近一些。走海路,半月能到广州,走陆路,北面就是广西,而出云南多是山路,到路崎岖漫长,所以这里基本已经形成了一套接近中原的郡县体制,而云南依然遍地土司。”宰相徐以显行礼道。

  孙可望后背靠着王座,不禁问道:“这高平莫氏是什么来历,鼻屎大的地盘,居然这么富有。”

  刘宗敏也道:“不都说南面都是荒芜之地,怎么看上去还行呢?”

  徐以显解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